中国青田网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阜乡 > 文化万阜
  最新文章
  叶春勇来万阜乡开展结对帮扶...
  县文物办到万阜乡检查指导夏...
  万阜乡召开“消薄”专题会
  万阜乡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反...
  万阜乡柘垟村全力推进“消薄...
  张小华来万阜乡检查医疗、养...
  青田侨报社来万阜乡富塘村开...
  万阜乡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高山农业开发基地
  高山蔬菜
  便民服务 +更多
  2017年区级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青田县万阜乡2017年部门预算...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
  浙江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办证程序
  万阜乡办理《再生育证》须知
千古人豪刘伯温之刘基的家世
来源: 佚名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今年是青田建县1300周年、刘基诞辰700周年,为向全县民众介绍刘基,宣传、弘扬刘基文化,自5月中旬始,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青田侨报·中国青田网联合举办了 “千古人豪刘伯温”文化讲坛,特邀我县的文史研究专家、刘基研究专家留葆祺老师,在青田中学、青田二中、老年大学、问石山庄、石门书院等地进行讲座,阐释、解密我县先贤刘基的生平、成就等各方面知识。

  本周刊自今日起,在“文化讲坛”版块中推出“千古人豪刘伯温”系列讲坛内容,敬请期待(同题视频讲坛见中国青田网)。

  一、郡望

  中国历史上的大族,世系出处,皆有郡望。所谓“郡”,始肇于秦,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如郑姓为河南郡,至魏正始二年(242年)分河南郡另设荥阳郡,郑姓随之改为荥阳郡,遂有“天下郑姓出荥阳”之说,至今不废。又有支分派别,因封地而尊始祖者,郡望即随封地而变,如刘氏一族便是,改了数次,从彭城郡、中山郡、鄜延郡到永嘉郡。彭城郡为天下刘姓共尊,始祖汉高祖刘邦,系出丰沛,属江苏彭城故郡。传至中山靖王刘胜,支派太过庞大,其后人为明嫡出,即称这支为彭城郡的中山郡,在三国蜀汉为刘备,在宋即刘基之先,三世守边。至八世祖刘延庆,因功封鄜延(今陕西延安一带)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其裔尊为鄜延始祖,是为刘基直系,累世刘姓从此自称“鄜延郡”。至刘基,佐明功勋卓著,三代封为永嘉郡公(祖刘庭槐、父刘爚),声名籍甚,枝叶繁茂,子孙遍布浙南各地,因此,郡望改称“永嘉”。其中亦有以彭城郡自称,直系则为“永嘉郡”无疑。叙罢郡望,再看家世。

  二、家世

  七世祖刘光世之后的刘尧仁一支,退出政治中心,降为平民布衣,已远离昔日王侯贵族之位。至四世祖刘濠,以祖荫遥授中书舍人,只是虚衔,并非实职。入元后,祖刘庭槐为太学上舍,本可直接参加进士会试,而无需通过举人乡试,旋因科举废除,不能重上仕途。父刘爚幼有神童之誉,也因仕途无路,只能授徒为生,曾任遂昌县教谕。刘基出生,科举恢复,方有仕进之望。中断五代官宦之刘家,重新上升到公侯贵族地位,真个是“盛衰谁能定,兴亡总无凭!”

  刘爚育有三子,长子刘伯祥,次子刘伯温(刘基),三子刘伯陞。伯陞宦游在外,后人中有留居异地者,恐与湖南刘姓有关。因湖南出口擂茶制法与刘基擂茶相仿,只是配料稍有变化。上世纪湖南刘姓到南田寻根被拒,未免轻率,不然,正可追根究底,更见永嘉一脉之兴旺。

  三、家风

  刘氏移家南田,在房地产方面可谓白手起家。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牛大”,可是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大户人家坐吃山空,那点浮财能经得起几许折腾!总须买产置田,生生不息,方能安居乐业。然而,异乡客地,北雁南飞,找个栖身之所谈何容易!盖因南田之田虽多,佃户薄产,此前早被几户富贵人家迁入所购置。请看:北宋宰相钱惟演之子,端明殿大学士钱煦,因属降臣钱镠王之后,而非宋室嫡系,急流勇退,辞官避地隐居于此。唐、松州刺史富韬之子富处谦任内黄令,举家迁往河南。处谦曾孙富弼(1004—1083)为北宋名相。北宋末年,金兵压境,富弼孙直亮、直清,与堂房直言重回故里。而老二富直柔,官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留居开封,负责抗金事宜,南田的富家依然是实力门第。此外,有宋初青田乡贤蒋存诚、蒋继周(二人皆入乡贤祠,17人中占有两席)之后,元朝元帅蒋廷召也携家定居南田。试想,刘家之前,已有钱、富、蒋三大族迁居于此,南田号称田多地沃,也早被这三家争购一空,刘家要挤进来,可不是有钱就办得到的事!

  读书人家毕竟头脑机灵,形势逼人,总会逼出良方妙策来的。这就亏得刘基那位太爷爷刘濠,知道要立足异乡,先得讨好民心,一旦人心归附,事情就好办了。举例以证:

  每当冬天来临,穷苦人家大多都为衣食不继而发愁。好个刘老先生在这当口上,那怕风雪封山,都要登高四望,谁家瓦背不冒烟。他就差人送衣送米去嘘寒问暖。久而久之,刘善人名号越叫越响亮,在穷苦农家眼里,简直是位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

  更为难能可贵者,因元政苛暴,南田一带。有牙阳人材融揭竿反抗。起义失败,元帝派员追根究底,凡是参与其事者一律问罪。在土豪劣绅、无赖游民指控下,黑名单无辜株连之百姓竟达万人之多,刘濠闻知,心急如焚,产生了救人之意。

  刚好在元使准备回京复命之时,天降大雪,途经武阳已是黄昏,遂借宿刘家过夜。刘濠瞅准这个机会,左思右想,如何搞到黑名单。正当一筹莫展之际,10岁小孙刘爚献策,可否将使者灌醉,盗取黑名单,然后纵火烧屋,并立即救出使者,刘濠听了完全同意,便依计而行,结果存活了上万无辜。次日,替使者重列名单,开出一百多个坏人名字问斩,他们害人不成,反当了刀下鬼。从此,刘家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农家不断从其它富户手中赎回田地,心甘情愿地转卖给刘家,刘姓后来居上,成为当地第一望族,至今兴盛不衰。

  四、家教

  刘家善举,誉满浙南,大族攀亲结眷,纷来沓至,惟恐后人。刘濠育子庭槐,在丽水宗亲介绍下,娶了望族梁姓淑媛,生了神童刘爚。刘爚长大后,娶了南田浯溪富弼相国之后富氏,生了三子,刘基是老二。从这里明显看出,刘爚、刘基父子二人智商为什么这样高,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优生的基因遗传。一是远缘结亲,这时的刘家,其血缘基本上还来自北方的鄜延。上辈做官,随着形势变化,辗转迁徙到万里之外的青田,与南方人血统没有丝毫关系。二是强强联姻,祖母梁氏出身丽水名门,母亲富氏出身相府,一帅一相,后裔结为连理,生育强势,可想而知。

  除了优生之外,后天优育也同样重要。

  1、家庭优良传统的影响。上代出将入相,是后辈最引以为荣的事。争气的子孙见贤思齐,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差错,以无愧于先人。

  2、要上进,必须饱读诗书。家风不坠的王侯世家,对子孙教育特别重视,这个传统不会丢。但是,刘爚时代科举被废,仕进无路,已经痛苦不堪。如今科举恢复,刘基又那么聪明,“学而优则仕”的条件完全具备,在外教书的刘爚宁肯放弃工作,回家全力教育三个儿子。而对刘基更是精心培养,节衣缩食供他上丽水府学(郡庠)随名师郑复初钻研“河洛心法”。这一招非常重要,不经外出游学,要在深山僻壤的南田自学,纵是天才,恐怕也无法成为后来的“帝师”、“王佐”的。

  3、耕读传家的幼教。刘家在南田立足是通过长期惨淡经营的结果。有了田地,这棵“树”就有了根,祖辈孙辈都会非常珍惜这个“根”,全力以赴,把它维护好。一旦拥有了它,感情特深,不会坐食佃户纳租,而是长辈经常性地躬率子孙干农活。刘家这时的政治地位不高,但诗礼宗风,一灯犹存,是个标准的耕读世家。这样,刘基免不了从小也要参加一些农事辅助劳动,就如范成大《四时杂咏》写的“童孙不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刘基有没有“昼出耘田夜绩麻”,史无明载,但种过菜,经验丰富是绝对的,看看他给侄子刘宗文写的《菜窝说》便可知道,蔬菜种类之多,叙述之详,连我这个种过菜的人也感到惭愧不已。尤其是他以种菜为喻,批评朝政的《郁离子·天地之盗》“公仪子谓鲁穆公”一条,要言不烦地介绍种菜道理,寥寥130字整,把个种菜结合治国的道理,阐释到无以复加的透彻地步,没有种过菜的人,绝对没有这样深刻的体验的。尤其是“撷已而溉蔬,忘其撷”8个字,初看没有什么,问问老农之后,再细细咀嚼,而后感到这是“神来之笔”,越读越有滋味,别说百回读,纵是千回读、万回读,也是“万读不厌”的。我曾经在《范文正公千载诞辰》古风中写过:“绝妙文章寥可数,《岳阳楼记》世罕侔”,刘基这篇小文章绝对可侔《岳阳楼记》。世人交口称赞王安石《孟尝君传》与刘禹锡《陋室铭》两篇80来字的短文为绝唱,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刘基这篇小文才是真正的绝唱。

  由此可见,为什么刘基一生会如此执着地“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就因为他从小接触劳动,了解社会底层生活,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这是刘基民本思想的本源,也是刘基“立德”的核心。“三不朽”的基础是“立德”,这是研究刘基的“纲”。刘基家训与幼教,绝对够得上是优育,这是刘基研究中的前提与关键。

  五、家庭

  刘基娶过三位夫人。元配富氏,是母亲的亲侄女,婚后十几年不育,可是,刘家与刘基并没有嫌弃她。也因为这样,刘基还写了一段为妇女打抱不平的文章,向迫害妇女的封建礼教发出挑战。他说“七出”之条,有两点是不合理的,即:“不孕”与“恶疾”。刘基认为“不孕与恶疾非女子之所愿,如果因此而出之,会使女人更加痛苦。”谁都想生儿育女,谁都想健康地生活,碰到这种不幸的事,把罪名加到女子头上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太残忍的。但是封建护道者称“七出”是孔子遗训,圣人的话还有错吗?刘基说,圣人是仁慈的、讲情理的,“七出”中这两条不合理,所以“七出”不会是圣人所说,而是后人借圣人之口强加于女人的。为了真理,刘基一方面为“圣人”开脱,一方面尖锐地抨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恶习。不过,合理的地方他也能接受,譬如“七出”中的悍、逆、偷、淫,并没有一概反对,《拟连珠68首》就有“室有悍妇,家无良朋”之句。不过,没有提出“悍妇”一定要出之的主张。而从这件事中,又可看出近亲结婚是没有好处的。

  二夫人陈氏为谁家女,世无知者。经考,她是青田阜山陈宅村人,出身名门。始祖陈襄,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北宋名宦,理学先驱,“海滨四先生”之一。任杭州太守时,苏东坡是他的下属。二人唱和,青田有诗流传。司马光等33人是他向宋神宗举荐的,其中就有苏轼、苏辙两兄弟等,皆一代名儒。他初任仙居县令,从福建取道青田。次子陈文发入赘鹤城余家,因爱阜山方岙七星村,迁居该处建大宅,人称“陈宅”,时间一久,人们只说陈宅,不说方岙,这里就成了陈宅村。刘、陈结婚,也成了远缘的强强联姻。刘基38岁那年,陈氏生下刘琏,4年后又生了刘璟,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了历史名人,可见优生遗传基因是何等重要!刘陈成了亲家,刘基在外,儿子年幼,就延请陈氏长辈宿儒陈国柱管教儿子,刘琏、刘璟的幼教条件十分良好,两家关系十分密切。陈宅是刘基仕途来去,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处。陈宅自然风光优美,善相阴阳风水的刘基就为岳家山川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刘基的11世孙刘世延,还为陈氏宗谱写过序言,木木水源之义,于此可见。

  三夫人章氏为朱元璋所赐,这是50岁以后娶的,章氏生了两个女儿,刘基亡故后尚幼。及长、幼两女先后皆嫁与青田北山人。长女适吴姓,次女不详。

  大女婿名吴彪,出身国子监,为太学生,也是功名有望的。吴彪是唐朝僖宗皇帝手下的中书令(宰相)吴畦的第16代孙。吴畦以“诛宏斩昌”立大功,进爵三公,赐金书铁券免死。所谓“诛宏斩昌”,指的是越州太守刘汉宏,王郢部将董昌先后作乱,被吴畦剿灭,文韬武略超群。吴刘联姻,枝繁叶茂,千年之下,吴姓始终是北山大族。民国时期,圩云村“行房”一脉就出了三位将军:国民党海军总监、中将署长吴子漪,被誉为贤德传承者;少将衔吴泽民,一代名医;吴冲,少将司令。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优生优育方是人才之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盛与否,人才为本,需要的是优生,需要的是优育。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优生优育则是人才的关键,决不能等闲视之!

 
 
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主管 青田侨报社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6]54号
  联系电话:0578-6512010   传真 0578-6617115   电子邮箱:wanfu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