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迪尧是万阜人,自小在万阜长大,1972年初中毕业后,就在万阜的农村当了民办教师,教书育人。“那时候赶上推荐入学,就没能上高中了。”说到这里,夏迪尧不由地笑了笑。谈及这段经历,他说就像是“打游击”,岭头、蒲州、新庄等多个村子,他都教过。
1980年,通过招工,夏迪尧入职万阜乡校,成为了一名编制内的教师,同时他也是万阜乡民办教师群体中转正的第一人。在万阜乡校,他教过语文、常识、书法等,经历了十几任校长,也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学校工会主席身份的转变。“在万阜,一家两代人都是我学生的,比比皆是。”谈到这里,夏迪尧笑得很爽朗,言语间颇显自豪。
近几年,由于快退休的缘故,他的教学任务轻了许多,但是还要分管教务、工会等其他事宜。

聊着聊着,夜色渐渐降临,一名叫“珍姐”的学生径直地走进夏迪尧的办公室。13岁的“珍姐”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她,只身跟随父亲生活。一年前她有着随手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成绩也不稳定,夏迪尧看出了一点端倪。虽不是她的班主任,但夏迪尧还是决心要扶这个孩子一把,便和“珍姐”的父亲打好招呼,要求孩子每晚跟着他夜辅。“小孩的行为养成一定要下功夫,不能太迟了。”夏迪尧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耐心地给“珍姐”辅导作业。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将“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的理论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在学校里,夏迪尧正是以这样的慈爱之心对待着他的每一位学生。有一次,班里一位女生中暑昏迷,父母都不在家,受到当时卫生条件和道路交通的限制,只能前往文成的南田治疗,夏迪尧二话没说,叫上一辆五菱车,带着学生马不停蹄地赶往南田……这样的事例很多,也很平常,无法一一列举。
这时,大学生村官夏丽光来学校看望夏迪尧。夏丽光告诉记者,他读小学时就是夏迪尧的学生。“以前我不喜欢写作文,但有一次夏老师在课堂上特意地朗读了我的作文,还表扬了我,让我记忆深刻,从此竟然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写作文了。”正是用着这样的鼓励学习法,夏迪尧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和蔼、亲切的好老师。为此,每年都有不少学子回乡看望他。
教书、上课,在外人看来,似乎平淡而重复。但夏迪尧却一干就是42年。“平淡的确是平淡,但不是一遍遍地复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能简单地以相同的标准和方式去对待。”夏迪尧告诉记者,自己在基层学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自己平凡的工作与平和淡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