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县(市、区)科技进步基本情况
1、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11年,全省各地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钱江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通过实施各类人才计划的培养,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科技活动人员数稳步增长。截止2011年末,全省90个县(市、区,以下同)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6.58万人,同比增长11.6%,每万人口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98.9人,同比增长10.8%;其中开展R&D活动人员28.43万人,同比增长18.9%,每万人口中拥有R&D活动人员60.3人,同比增长18.1%。
2、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各级政府把科技进步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和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从总体上看,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科技投入体系,有力促进了全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合计87.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为4.78%;财政科普活动经费拨款9133万元,比2010年增长19.1%,人均财政科普活动经费1.93元,比2010年提高0.29元。
科技经费总投入、R&D经费支出和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1年,农业企事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软件开发单位、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经费总投入939.67亿元,比2010年增长18.7%;科技经费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2%,比2010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R&D经费支出536.69亿元,比2010年增长22.3%;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731.77亿元,比2010年增长20.9%,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4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3、科技产出取得丰硕成果
2011年,90个县(市、区)共申请专利17.7万项,比2010年增长46.6%;获得专利授权13.0万项,同比增长13.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4745项,增长37.3%;获发明专利授权9135项, 比上年增长42.5%,获发明专利授权占专利授权总数的比重由2010年的5.6%提高到7.0%。同时涌现出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企业级及以上新产品产值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新产品产值率为21.11%,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4、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大力推进高新园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舟山、德清、嵊州、海宁、绍兴柯桥和嘉兴秀洲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被批准增挂省级高新园区牌子,省级高新园区累计达16家。新建秀洲新能源、龙湾阀门等特色产业基地7家,全省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3家,其中国家级41家。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不含新批的7家)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4044亿元、474亿元,同比增长27.5%和17.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47.14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42%,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201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1家,累计达4013家,居全国前列。
各地在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2011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06家,累计达4541家。
二、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
根据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按照13个监测指标、5个观察指标的内容,从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相对于2010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对90个县(市、区)进行了监测评价。主要评价结果如下:
(一)科技综合实力评价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反映总量的指标,它是把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的总量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加权综合而成的。
经过加权综合计算,2011年,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前10位的县(市、区)是:萧山区、鄞州区、慈溪市、余杭区、绍兴县、滨江区、余姚市、北仑区、诸暨市、乐清市。
(二)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科技进步水平作为一个相对指标,它所体现的是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所达到的相对强度。所选用的指标一般为强度指标,一方面考虑科技进步的总量,另一方面又考虑总量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各地总量以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根据综合评价,各县(市、区)科技进步水平居前10位的是:滨江区、鄞州区、江北区、北仑区、江干区、西湖区、镇海区、拱墅区、慈溪市、平湖市。
(三)相对于2010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考虑到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的变化情况与科技综合实力的大小、科技进步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基数大的地区变化程度可能会小一些。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相对于2010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是以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主,适当考虑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
根据综合评价,2011年度相对于2010年变化情况较好的前10个县(市、区)分别为:余杭区、南湖区、海宁市、临安市、萧山区、慈溪市、庆元县、余姚市、鄞州区、绍兴县。
县(市、区)统计监测附表 请点击浏览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