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今天是:
站内检索:

侨乡青田乡土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内容提要:

    乡土教育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文化多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青田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侨乡背景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青田县关工委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对学校开展乡土教育的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此来了解青田乡土教育的实施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 青田 乡土教育  调研

 

正文:

    一、乡土及乡土教育

乡土是指人们出生的故乡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也指长期居住的地方对该地方已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它包含三个因素第一是人第二是一定的区域第三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人在一定区域中生活必然会对该区域的文化发生一定兴趣并对其产生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在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该区域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的思维、情感、观念等产生影响。

乡土教育是指以家乡故土在长期进步与发展中所发生的环境变化及其人文历史现象作为教育资源而开展的育人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了解认识自己生长或长期所居住的乡土使其产生关怀与认同乡土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改善乡土环境。

    二、开展乡土教育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乡土教育具有贴近生活、接地气、易产生共鸣等特点,通过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的深层挖掘,能够深刻引起学生对本土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增强对乡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激发其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改善乡土环境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侨乡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受到冲击,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淡薄、文化品位越来越西方化等消极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乡土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走遍天下,家在青田”的家国情怀。

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乡土资源作为一种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开展各式的主题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充分挖掘、利用、宣传乡土教育资源,开设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当前的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使文化的发展走向单一化和同质化,这要求我们透过文化教育的方式,促进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来达成延续民族传统、促进文化认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的。乡土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它作为一种有别于西方主流强势文化的本土文化必须得到重视。青少年从学习乡土文化到逐渐接受外来文化继而养成适应社会不同文化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使他们成拥有全球视野,这也是大气开放、创业天下”的青田精神具体体现。

    三、侨乡青田乡土教育现状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更享誉着“中国石都世界青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拥有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同时青田石也是四大国石之首,于2007年被正式收录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青田乡土文化丰富而精彩。但是但是作为一个33万华侨遍布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乡,因大量青壮年出国创业经商,青田形成了庞大海外华侨子女和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据最新统计,全县16岁以下儿童共有76086名,其中留守儿童有14313名,身居海外的华侨新生代有25620名。一方面华侨从海外带回来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渗透到青少年的成长全过程传统的乡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出生在海外的华侨新生代对家乡的情况知之甚少,对青田乡土文化的认同越来越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的青田乡土文化很难良好的传承下去。

一是在校学生对乡土文化知之甚少

青田县关工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青田县汤垟小学、城东实验小学、青田二中、华侨中学、伯温中学等6所学校,共计1762名7-14岁的学生接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会使用青田方言的学生比例高达46.2%;57.8%的学生不了解不清楚所居地历史的历史变迁;38.6%的学生不知道青田传统习俗;学生仅对青田风景名胜的认知度较高(62.8%);绝大多数(77.4%)学生认为青田的乡土文化有没有很好地被传承与宣传,并且有必要进行好好的宣传。

二是学校教育与乡村文明脱节

青田乡土文化的传承一直依赖于传统的社会生活,多是通过长辈的口耳相承和参与体验的方式在社区民间的婚丧嫁娶、成长仪式、节日民俗、故事传说和歌谣中相传,学校在乡土教育中角色缺位。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2.6%的学生没有在学校接触过青田乡土文化相关知识的课程,不少教师认为缺乏开展乡土教育的相关教材。  

    三是教师缺乏乡土文化知识

乡土教育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有对地方自然、历史、文化非常了解的人来实施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对于乡土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不能仅靠知识的传授,它需要施教者具有对乡土的情感,以情动人来实施乡土教育。青田县关工委在随机抽取的32名教师的摸底调查时,在涉及到的青田基本情况的10个问题中,知道青田县名来历的只有8人,知道本县历史名人的有18人,知道本县特产的有27人,知道当地民间故事的有5人,对如何筛选并在学校传承乡土文化更无从谈起。

    四、推动青田乡土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是树立乡土理念,增强乡土意识

目前,社会对乡土文化的宣传和重视还不够,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化并未得到很好传播,严重重抑制和阻碍了青少年对本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导致了学生的乡土观念和本土意识淡薄,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乡土教育的报道和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呼吁全社会对乡土教育的重视、参与和投入,增强青少年的乡土意识,提高传承乡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乡土文化对推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积极意义,改变乡土教育的边缘地位,在校园营造重视乡土教育的氛围。

    二是挖掘乡土资源,开发乡土教材

    乡土教育虽然依托于社会、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但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学校仍是其接收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学校实施乡土教育就极为重要。而教育主要依靠的工具和载体就是教材,乡土教育主要媒介也就是乡土教材。青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强教育局、文化局、档案局、方志办等单位的合作,以教师和社会贤达人士为主体,开发、充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成人的完整教材体系,加强系统的乡土教育。

    此外,乡土教育要与语文、地理、历史、生物、政治、经济等各科教学相融合。例如,在讲授生物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本地的植物、动物、特产等,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本身的乡土意识增强了,那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就会将乡土知识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使乡土教育成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乡土文化的熏陶,加强了对乡土历史的认识,形成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因此,需要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给教师树立一种乡土观,增强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提升其整合乡土文化的能力,并定期聘请专家讲授一些关于乡土文化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选择的方式方法。同时,可以将民间艺人、精通乡土文化的“五老”引进校园,学校通过村校互动、老少互动,使学校的乡土文化互动能定期开展,更好的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乡土活动

乡土文化教育离不开社会、家长、学校的支持,寻求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家长、社会、社区也是最好的乡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积极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可以推动乡土文化教育的良性发展。在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建立家、园、社区委员会的方式,广泛宣传,积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并请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家长各行各业的优势,集思广益,挖掘更多的乡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青田的地方博物馆、文化宫、景区等机构也应广泛开展乡土活动,使学生通过实地体现,有更多机会了解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环境等乡土文化。

因为有故乡,才会有异乡。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乡土文化教育得当,即使游子远离故土,身在四海九州,无论多大的时空阻隔,无论寻回故乡的路途多么遥远,深藏于他们内心的桑梓文化之“根”总能牵引他们归回原乡的起点。吴乾奎、林三渔等身在海外的青田华侨不忘出资为家乡修桥铺路,热心公益慈善为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例证,就是最好的说明。

 

 

 

 

【推荐】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青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青田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青田县鹤城街道龙津路东岳巷11号4楼  电话:(0578)6823872
传真:(0578)6823872  备案序号:浙ICP备06053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