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田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9-01    文章来源:     文字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青田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

 

(此件公开发布)

青田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为贯彻《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青田县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围绕工业强县建设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四换三名”“三强一制造”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综合运用“综合评价、节能降耗”等措施推进我县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促进我县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迈进。通过四年的努力,实现青田传统制造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加强,融合拓展不断深入,绿色发展保持领先。

质量效益。重点传统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省内中上水平,产品品质、品牌形象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左右,培育发展四大传统百亿产业,力争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

自主创新。重点传统制造业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0%

融合拓展。“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居全省同类地区前列,信息系统应用率明显提升,重点行业设计研发、内部管理、生产过程、品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推广。力争到2020年,全县两化深度融合指数达到75以上,培育省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3家。

绿色发展。重点传统制造业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量、用水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二、重点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基础,结合省市文件精神,推动不锈钢及深加工、时尚鞋服、阀门铸造和特色产业改造提升。

(一)不锈钢及深加工产业。推动不锈钢产业向高性能、高附加值、高功能型方向发展。积极研发高附加值的特种钢材料,重点发展国防设备、海工设备、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高性能不锈钢以及耐热、耐腐蚀、抗菌不锈钢等高功能型不锈钢;加大不锈钢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高端不锈钢深加工产品,努力建设国内重要的不锈钢精品产业基地。

(二)时尚鞋服产业。推进企业上市,引进一批青商总部,加快青田鞋服总部经济发展;加快实施“机器换人” “管理换脑”和信息化改造等,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线上+线下”渠道创新,主动分离出设计、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开展合作,提升鞋服产品整体工业设计能力,推动鞋服产业向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高品质等方向发展;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鞋服行业的应用,积极寻求与小米、乐心等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尝试发展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加快建立柔性供应链系统,发展基于脚型大数据的批量定制、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三)阀门行业。推动阀门业向绿色、智能、品牌方向发展。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开发新产品,重点发展基于能源、船舶、核电等领域的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等进口替代阀门铸件;实施智能化提升工程,积极推广“机器换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模拟、辅助制造等智能化技术,强化成套产品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成套泵阀新产品开发,发挥核电阀门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推动阀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积极参与各类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主动开拓能源、基建、交通、船舶、军工等行业市场。

(四)石雕、钼、休闲椅等特色产业。石雕产业:在坚持大师精品路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旅游、家庭摆设、礼品等目标市场;积极引进创意设计元素,加强石雕创意产品研发,不断提高创新水平;推广应用专用雕刻机器人,提高雕刻工艺水平和加工效率;支持电商创业园建设,积极打造青田石雕电商平台;推进国际原石交易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建成秋芦石雕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青田石雕示范旅游点,促进石雕与旅游的融合,努力形成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钼产业:鼓励现有钼矿企业整合提升,加快采矿、选矿一体化整合进程,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应用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及工艺设备,提高选矿回收率和生产效率,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引进钼深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钼产品附加值。休闲椅产业:鼓励企业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或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导入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人体工程学等,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争创各级品牌;加快休闲椅行业整治步伐,推动低小散企业整合入园,形成规模效应;积极引导企业分离出以电商销售为核心业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规模。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着力完善有利于县域产业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够支撑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的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研发机构,推进产业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坚持以创业促创新,实施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五年倍增计划,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力争到2020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160件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科协、县人才办、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和街道)

(二)实施“机器人+”行动。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协同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在时尚鞋服、石雕、阀门铸造等行业开展“机器换人”工作,重点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促进关键设备退低进高,建成一批行业“机器换人”示范生产线、示范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等,加快创建一批机联网、厂联网等智能工程示范企业。力争到2020年,累计完成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120亿元以上,重点传统制造业实施总投资10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个,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120台。(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石雕产业局、各乡镇和街道)

(三)加快“互联网+”应用。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构建产业链“双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制造业企业上云计划。支持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骨干企业ERP系统、SCM系统和MES系统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90%、85%和70%,骨干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数控化率达到50%,重点传统制造业上云企业达到2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3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各乡镇和街道)

(四)实施“标准化+”行动。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浙江制造”标准,争取取得核电阀门国家标准或核领域相关标准起草权。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市名牌产品。支持品牌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来推广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力争到2020年,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5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3家,“浙江制造”标准5个、“浙江制造精品”2个。(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各乡镇和街道)

(五)推进优质企业培育。加大传统制造业“三名”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内育外引,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加快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引导和支持三辰公司、绿水股份等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力争到2020年,重点传统制造业培育省市县“三名”试点企业10家以上、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5家以上、“小升规”企业30家以上,新培育3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和街道)

(六)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加快落实上市政策,鼓励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优势企业围绕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整合先进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核心资源。力争到2020年,重点传统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股份制企业数至10家,“IPO”或“新三板”签约和挂牌企业数至10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至50家。(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和街道)

(七)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加快建设青商回归总部经济园和华侨总部大楼,推动广东财富集团等在粤青商企业和华侨总部回归;进一步完善温溪、油竹、船寮等工业园区周边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专业人才提供宜居环境;加快引进建设高品质学校、专业医院以及文化设施,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区外小微企业入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集聚项目、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力争到2020年,完成小微企业园建设2个。(责任单位:开发区管委会、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各乡镇和街道)

(八)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加快去产能、去僵尸企业步伐,以“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扎实推进阀门、休闲椅等低小散行业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传统制造业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支持企业应用减污、节水、节能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推行清洁生产、绿色认证以及节水型企业创建,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取水行为。完善政府与法院联动机制,推动“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有序退出和市场出清。注重“腾换并举”,加快推进油竹、船寮及其他园区内闲置厂房和闲置土地的处置步伐,加大对“亩产效益”综合分类评价排位末档企业的倒逼整治。力争到2020年,淘汰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200家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量、用水量分别年均下降3.2%、3%和2%。(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安监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各乡镇和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业强县建设领导小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等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切实推动我县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每年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经信、科技、财政、土地、能源、环保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合力。落实各部门对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奖励政策,统筹安排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引导传统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优化发展。

(三)深化金融支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及子基金。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切实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发挥“转贷通”“小微企业信贷帮扶资金”的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落实差别化信贷机制,对传统制造业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四)强化人才保障。完善招才育才政策,积极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千人计划”高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注重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过程中紧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等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五)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深化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完善“亩产论英雄”机制,深化企业综合评价,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依法依规加大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力度。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振兴实体经济”行动,加强企业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形成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

 

 

 

 

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印发

 

(供稿人: 责任编辑:信息公开办)  
【推荐】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无标题文档
青田县人民政府主办 青田县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