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7-03-07    文章来源:     文字大小:【】【】【

一、名称由来

青田县建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

  “青田”之名,始见于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清孙诒让校集注明:南朝宋时青田未有县,此“县”字当“村”字之误。)

  至于县名的自来,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

  北宋《太平寰宇记》:“青田县本松阳、括苍二邑之地,景云中析置,因青(田)山以为名。”

  清康熙《青田县志》:“青田山,县北一里。旧志:山下有田,产青芝,故名。”

  《清史稿·地理志》“青田,府东南百五十里,北青田山,县以此名。”

  清光绪《处州府志》“青田山,县北一里,叶法善栖此学道,田产青芝,故名。”

据此可知,因山下田产青芝而得名“青田山”,县治设在青田山下而命名“青田县”,别名“芝田”。

 

二、隶属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今青田境域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征服瓯越和闽越,置闽中郡,今青田境域在其中。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五月,瓯越首领驺摇因助汉灭秦有功,封为东海王,都东瓯地,世称东瓯王,辖地包括今温、台、处(丽)地区。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今青田境域在回浦县境内,属会稽郡。

  东汉初期,改回浦县为章安县。建安八年(203),分章安县南乡建立松阳县,今青田境域是松阳县的一部分,仍属会稽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等六县另设临海郡,今青田境域随属临海郡。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温峤岭南的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包括今温、处(丽)地区,今青田境域随属永嘉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县,今青田境城为括苍县的一部分。开皇十二年,处州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永嘉郡为括州。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刺史孔琮奏请分括苍县建立青田县,隶属括州。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隶属处州。

  元时,青田县属江浙行中书省处州路。

  明时,青田县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

  清康熙六年( 1667),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青田县属温处道处州府。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

  民国初期,废清代府、厅、州制。民国3年(1914),浙江省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四道,青田县属瓯海道。16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216月,实行县政督察制,青田县先后属第十一区、第二特区、第九区、第七区、第六区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丽水)。375月,青田县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温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县隶属温州专区。19635月,改属丽水专区 (196811月改丽水地区),迄今未变。

三、县境变迁

青田建县以来,县境经历三次变迁。

  明景泰三年(1452),巡抚孙原贞以青田地广为由,奏请分本县鸣鹤乡和柔远乡的仙上里、仙下里等地建立景宁县。青田县由23个部减为18个都。“其广轮之数,不下二百里”(清光绪《青田县志》。

  民国37年(194871日、南田区的南田、西坑、三阳、黄坛、岙里五个乡和万源乡一部分划给新建立的文成县。同年81日,永嘉县的温溪、贵岙、黄坦、霞嵊四个乡和林福、界坑两个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

  196110月,西岙、上横两个公社划给永嘉县。

(供稿人: 责任编辑:朱晓微)  
【推荐】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无标题文档
青田县人民政府主办 青田县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